上世纪六十年代🐂,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在“七沟八梁一面坡”的恶劣环境里,历经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🔆,造出700多亩高产农田,成为中国发展山区农业的典范🛍️,由此曾掀起一场长达10多年的“农业学大寨”运动🧊,以陈永贵🚶🏻➡️、郭凤莲等为代表的大寨人也随之名满神州。在十几年间9️⃣,海内外约有100万人来到大寨参观、学习🤷🏿♂️。据统计,从1962年到1979年💆🏻♂️,共有来自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多批国家元首和国际友人来大寨参观访问,参访总人数超过25000人🫑。
步入21世纪🌖,新的时期新的形势下,大寨这面旗帜又有何新的变化发展呢🪙?带着这个问题,我跟随着产业党总支2011年8月26日,来到山西大寨进行参观学习🫎。
车子进入大寨村,首先参观的是虎头山森林公园,全程的柏油路🤟🏿、专业的讲解员还有一排排的小楼房💇。大寨村已经摆脱“老农形象”,以崭新风貌面对世人💅🏼。
以陈永贵为代表的老一代大寨人👩🏻🌾,依靠着“自力更生奋发图强”的精神👷🏻♂️,不要国家的救济粮💅🏿、救助衣🚶🏻♂️、补助款🧑🏽💻,他们凭着扁担、箩筐🚶🏻♀️➡️🧑🏿🦱、锄头、铁镐➔,在土石山上开沟造地,平整田地,蓄水保粮,抗旱防涝🫳🏻👩🏿🔬,用秸杆还田🏄♂️🙅🏼♀️,增施农家肥🦉💃,改良了土壤🧖🏿♀️。平均个劳动力搬运土石方作业量达1000多立方米,担土80多万担;每人每年担石头880多担😂🧑🏿🎤,担粪👆🏿💀、担庄稼十万斤。涌现了“铁姑娘”等一大批先进人物🧏🏻♀️,这在当时困难重重、粮食产量普遍不高的情况下😵,他们的奉献精神是难能可贵的。他们不愧是农业战线上艰苦奋斗的典型🙋🏽♀️,他们的先进事迹激发全国人民发奋图强👨🏽🎤👧,与恶劣的大自然奋争,与一切困难奋争,中央提出了“农业学大寨”的号召🍩,周恩来总理把大寨的基本经验总结为:政治挂帅🧎,思想领先的原则🌑,自力更生,艰苦奋斗的精神,爱国家🤽🏼♂️、爱集体的共产主义风格🍁。
改革开放后👩🦱,中国大陆的经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。大寨村曾从普通的小山村成为一个政治标杆🥎,但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发展呢🧕🏻?
大寨人曾经迷茫过,也曾经走过弯路🤸🏽♀️。以郭凤莲为代表的新一代大寨人,在邓小平南巡讲话鼓舞下💆🏿♂️,深刻认识到了 “发展才是硬道理”这个哲理。在大寨党支部的带领下,认清形势、解放思想📆,提出“当年全国学大寨🏄🏼♀️,现在大寨学全国”的口号,虚心学习全国先进农村的经验,规划大寨新发展蓝图♣︎。
1992年大寨组建了大寨经济开发总公司👮🏿♂️,引进资金、招聘人才♾,开办企业、开发旅游。如今的大寨人,在新的时代下寻找致富门路,先后兴办起煤炭、水泥、贸易🥋、制衣、饮品等企业❗️,涉及杂粮加工、猪牛养殖🚕、奶业发展、秸秆加工和旅游等10多个领域🧑🏽🦲。这些企业不仅给大寨带来了先进的思想观念,高层次的管理经验,同时也带来了滚滚财源,五百三十日人的山村,2010年的产值4.2个亿💂🏽😮💨。现在的大寨村“老有所养🖊、幼有所教、学有所奖、医有所保”👩🏻🦽,大寨这个昔日的农业典范正向着市场经济“新农村”的方向不断发展,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。大寨完成了从昔日“政治品牌”到今朝“经济品牌”的转身ℹ️。
大寨的二次创业🐡,给了大家更多的思考。对于我们做产业的人来说,这是一个多么生动的案例🤾🏼♀️。解放思想、轻装上阵☢️,走出去👨🏿🔬、请进来,以开放的胸怀🚣🏽♂️🫃🏽,结合自身实际情况,吸纳各方优势为我所用。
去年,学院成功召开十年庆典🙅🏿♂️。现在,我们正在努力完成新的三年规划9️⃣,力争为学院的第二个十年发展打好基础🚢。目前,社会🧏🏻、市场、政策环境🏌🏻♂️🦔、合作伙伴以及我们内部员工👷♀️,已经有了新发展🍝、新变化,我应学习大寨人,继承学院的科学👨🏼🎨、严谨的优良传统,不断开发新专业、新领域,不断拓展市场👖🚌、扩大影响力。为社会、为学校⚽️、为学院、也为每一名员工,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🧑🏽🎓。
大寨村身处太行山区,1.88平方公里的地域,都是石头山、碎石沟🛴,在这样的恶劣的自然条件下,六七十年代👨🦯,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创造了一个奇迹🍆,在新的世纪🛻、新的形势下👪⛹🏽♂️,转变观念、解放思想,依靠大寨精神以及现代的技术和管理🚵🏼,大寨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👯♂️。
忆昨天、干今天🤽🏽♀️、想明天🕟,自力更生👨🏿🎨、奋发图强的大寨人,在新时期,解放思想🌆🏊、转变观念,正在建设经济繁荣、生活富裕、环境优美、民主和谐的新农村🦻🏿🧝🏼。
(陈非
)